- +1
那只愛玩鼻子的小象,長大后會變成啥樣子呢?
一只小象正在甩弄自己的鼻子,它可能還不知道這條“礙事的軟管”到底能用來干嘛。

它們看著是不是很眼熟?就像每天晚飯后,那些在你家院子里追逐打鬧的智人幼崽。天真可愛,對一切充滿好奇,與所有煩惱絕緣。

相似的童年,迥異的未來
這樣的畫面非常治愈,可歡樂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智人的幼崽在歷經成長的煩惱后還要面對生活的洗禮,而可愛的小象呢?

圖:亞倫·格科斯基 攝
對于很多野生大象,“煩惱”與“痛苦”都不足以形容它們一生中所要面對的一切。假如我們是一頭剛剛出生的小象,接下來都會遭遇哪些慘劇呢?

圖:約翰·馬萊斯 攝
為了記住食物、水源的位置,大象演化出了高度發達的大腦,而這也為它們提供了構成復雜社會的基礎。
象群社會就像一組組相互交錯的同心圓,每個圓圈的核心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你作為一只小象,生命中前8年的時光幾乎都會呆在母親5米之內的范圍里。
你的母親和幾位“阿姨”,會一直陪伴你成長到十幾歲,她們將教會你紀律、玩耍、學習和安全之間需要微妙的平衡。
但這一切只是理想狀況,當槍聲響起,所有的正常秩序都將化為烏有。

圖:查理·漢密爾頓·詹姆斯 攝
凌晨時分,你們正在尋覓食物。突如其來的一陣爆炸撕裂了寧靜的夜晚,一群野蠻的家伙用槍支和刀斧驅趕著你們。
當你發現自己離媽媽越來越遠時,看到的只是她那曾經偉岸的身軀倒在了血泊中——你才意識到剛剛的嘶吼是她最后的悲鳴。你緊張地四處逃竄,回頭望去,那些家伙竟然用刀劈開了她的臉和唇……
她的意識在絕望、恐懼和劇痛中掙扎了許久,最終漸漸消散,彌留之際或許還能感覺到兩根象牙被完整地拔走。

后來,大象被放歸至博茨瓦納奧卡萬戈三角洲的阿布營地。
圖:克里斯·帕克漢姆 攝
喧鬧退去,一切似乎重歸平靜,但對于你和象群來說噩夢才剛剛開始。
昨夜的沖擊,讓族群中很多大象走散。你們失去了首領,誰都不知道該去哪尋找優質的食物和水源……大家魂不守舍地在草原上游蕩,你或許還沒意識到自己失去了什么,但總覺得那個每天保護著自己的身影消失了。
由于還沒長出象牙,你算是逃過一劫。但失去了母親的庇護,你很有可能和殘存的象群走散,最終落到馬戲團的手里……

用來擊打大象身上最脆弱的部位——耳朵、鼻子、眼睛和頭頂。
圖:亞倫·格科斯基 攝
你慘遭監禁和毒打,時常忍饑挨餓。這時候你或許已經長大了,但周圍這些“小不點兒”總是讓你感到害怕。身上早已傷痕累累,只能按照他們的意愿擺出各種姿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的日子不知過了多久,你永遠無法逃出生天。而十多年前,母親慘遭屠戮的那一幕……你可能早已忘卻了,只剩下恐懼和憤怒。

圖:亞倫·格科斯基 攝
許多目睹自己父母被殺害的小象,表現出了和人類在受到創傷后相似的應激行為:異常的驚嚇反應,無法預測的反社會行為,還有高度的攻擊性。
可以說,它們即使逃過了偷獵者的屠戮,也還是被毀滅了。
用我們的武器,守護大家的世界
前文中的故事,并非純粹虛構。那幾張震撼人心的攝影作品都出自一本書——《鏡頭下的無聲吶喊》。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果殼商店獨家首發
/ 現在戳圖7折帶走 \
書中所揭示的象群困境,遠比偷獵還要復雜,而大象只是這本書里的眾多單元之一。
這里匯集了來自全世界的35位杰出攝影師的作品,他們透過一張張寫真,向我們展示那些與人類共享這枚綠色行星的朋友——它們的境遇、人類的努力以及世界的未來。

它的媽媽被盜獵者殺害,自己也受了傷,正在接受治療。
圖:布倫特·斯蒂爾頓 攝
有時候,一張圖片的說服力遠超千言萬語。每年至少有7000 萬條鯊魚被殺害,它們被割掉魚鰭然后拋回大海,最終痛苦地死去。

圖:布萊恩·斯凱瑞 攝
地球是個精密的系統,沒有任何物種是多余的,它們相互牽制形成平衡,但又無比脆弱。或許對于地球來說,生態系統的崩盤不算世界末日,幾千萬年后,一切都會重頭再來。
但我們,人類,承受不起這種崩盤。每次生態系統的崩潰,都有不計其數的物種陪葬——而人類脆弱的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厘米都招架不住。

圖:布麗塔·亞申斯基 攝
這不只是同情心的問題,維護生態多樣性的意義并非保護地球,而是保護人類自己。一個物種的消亡所產生的因果鏈條可能會很長,但往往需要全人類一起承擔。
2018年,《鏡頭下的無聲吶喊》英文版首次出版后就立即售罄,現在這本書已經登陸50多個國家。書中收錄的攝影作品,就是我們捍衛生態環境的絕佳“武器”——把真相與理念傳遞給更多的朋友。

圖:史蒂夫·溫特 攝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
現在果殼商店獨家首發中
前500位可獲贈聯名帆布袋一只
現在戳圖7折帶走 /
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圖像的力量是偉大的,這些攝影作品比任何公益廣告都讓人感同身受。而書中所記錄的那些動物背后的故事,不但把這些人類的“鄰居”所面臨的困境呈現出來,也在訴說著我們做出了哪些努力。

圖:保羅·希爾頓 攝
2017年,津巴布韋,一個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反盜獵隊伍誕生了。她們自稱“Akashinga”(音譯為阿卡辛噶),意為勇敢者。她們負責管理津巴布韋贊比西河下游的整個自然保護區。

圖:阿德里安·斯蒂恩 攝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也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盜獵者。公眾往往對他們投去鄙視的目光。但在盜獵這個全球犯罪網絡中,盜獵者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他們甚至掙不了多少錢。
對他們來說,自己可能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在對野生動物的關照之余,圖書也站在社會學的角度進行了反思。

圖:彼得·查德威克 攝
2018年中國正式禁止了象牙的貿易,雖然非洲象的未來依然不明朗,但這一禁令的發布直接使象牙的價格經歷了一輪下跌。2020年2月,中國頒布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條例。
反盜獵隊伍、各國立法機構、科學家……分散在世界各地、扮演著不同社會角色的人們,走到一起,擔負起了屬于全人類的責任。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平時幾乎跟野生動物制品無緣的人們,還能做些什么?

圖:彼得·查德威克 攝
這本書,就是獻給迷茫的你的最好禮物。一張張靜謐而又充滿力量的照片,讓我們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而書中文字記錄下的一切,將讓你更加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圖:蘇迪爾·施夫拉姆 攝
這里不止是控訴,更多的是希望。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向親朋好友講述書中的故事,讓更多的人理解、認同、支持這一切。我們甚至可以直接把這本書推薦給他們,讓我們的聲音改變人類的未來。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
現在果殼商店獨家首發中
現在戳圖7折帶走 /
前500位可獲贈聯名帆布袋一只
人類未來的走向,可能就在我們一念之間。說到這,讓我想起1968年的經典科幻電影《人猿星球》。
在影片結尾,宇航員泰勒好不容易逃離人猿牢籠。他原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個系外行星,直到自己在荒無人煙海邊目睹了自由女神像的殘骸——這是2000年后的地球,人類毀滅了自己的文明。

圖:布倫特·斯蒂爾頓 攝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
原標題:《那只愛玩鼻子的小象,長大后會變成啥樣子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