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寒養生:暖好這三處,飲食有禁忌
健康南粵
今年的小寒時間
2020年1月6日 星期一
乙亥年臘月十二
俗話說:小寒勝大寒,最冷在“三九”
小寒帶著一個小字看似不經意,
其實寒冷尤甚。
對于祖國大地而言,
標志著一年最寒冷的日子來了~

在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是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
古時人們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個節氣年輕人注意不要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長出痤瘡。
小寒健康
小寒節氣正處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
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

冬天不能整天窩在家里,也要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如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
小寒三暖
1. 暖頭
“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小寒節氣處于三九的前后,此時,身體處于適應寒冷天氣階段,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
2. 暖腳
冬季時,大多數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后會可能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慢,抵抗力下降。

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當,風寒邪氣極易入侵,耗損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復發加重。
小寒進補
古語有云“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人體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正常運轉,適當進補在小寒節氣很有必要。
◆◆
當歸生姜羊肉湯
◆◆
配料:當歸20克,生姜4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效用: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
羊腎紅參粥
◆◆

做法: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食用。
效用: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于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
胡桃仁餅
◆◆
配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效用:有補腎御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于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
素炒三絲
◆◆

做法:冬菇水發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效用:健脾化滯,潤燥
◆◆
絲瓜西紅柿粥
◆◆
配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蔥姜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姜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效用: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小寒飲食
1
小寒禁忌吃什么?
少食性寒涼的中藥,如金銀花、薄荷、西洋參等,以免傷脾胃陽氣。
切忌各種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凍飲料等。
忌各種寒涼食物,如綠豆、綠豆芽、柿子等。

小寒適宜吃什么?
日常飲食可適當吃些高熱量、性偏溫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牛奶等。
這個季節的養生原則是斂藏精氣,固本扶元,以“防寒補腎”為主,進補食物可選擇栗子、大棗、桂圓肉、淮山、蓮子、枸杞等。但體質偏熱、偏實及容易上火者,則要注意涼熱的合理搭配。
來源:中山市古鎮人民醫院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標題:《明日小寒,暖好這三處,來年少生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