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論壇2025年會聚焦創新的時代,9份復旦智庫報告亮相
4月25日至27日,上海論壇2025年會在上海召開。本次論壇以“創新的時代:科技、發展、治理”為主題,吸引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智庫、高校、政府、企業、媒體等機構的500余名嘉賓、代表,圍繞人類共同挑戰展開對話交流。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裘新在論壇開幕式上指出,當今世界,科技跨越發展,創新奔流涌動,然而地區沖突加劇、極端天氣多發、全球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難題依然存在。期待本屆論壇能構建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討論場域,通過跨越學科、跨越國別、跨越文明的建設性互動,為推動全球治理注入新動能,為全人類的共同未來提供智慧引領。今年是上海論壇創辦20周年,20年來上海論壇推動觀點碰撞、思想交織,已逐漸成長為融匯全球學識的交流平臺。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Yukio Hatoyama)在論壇上發言指出,技術革新正以迅猛之勢重塑世界秩序。在此背景下,各國應攜手管控技術競爭。為防止技術博弈引發地緣沖突,建議在信息通訊領域構建國際標準,設立國際監督機構,以實現全球技術領域的和諧發展與穩定秩序。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裁軍事務高級代表金垣洙(Kim Won-soo)表示,世界正處于和平與危機的交叉路口。目前我們面臨著生存危機的“完美風暴”、全球治理體系瓦解和全球領導力衰退等問題,因此,應當推動治理范式的轉型,包括從地方意識轉變為全球意識乃至行星意識,從“全球思考、地方行動”轉變為“地方思考、全球行動”,從增長型經濟轉向可持續型經濟。
論壇上,復旦大學打造的九本“復旦智庫報告”亮相,涉及“世界”“中國”“未來”“國家發展動力”四個系列,覆蓋氣候、治理、數據、文化、科技、貿易等多元領域。
例如《全球國家發展動力指數(2024)》報告量化了44個國家在世界變局中的發展動力圖譜。報告發現,44個國家的國家發展動力在1990-2023年間整體呈增長態勢,但2020年后出現顯著分化。創新力對多國國家發展動力的驅動作用在提升,但各國創新力的發展初顯“馬太效應”。報告也對關鍵地區進行了具體分析,發現中國生產力、創新力雙項領跑,綜合指數穩居第二;“全球南方”國家動力上升迅速。
《國際碳關稅機制的趨勢、影響及應對》報告指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生效標志著全球首個“碳關稅”制度落地,對我國高碳產業出口及全球分工格局構成多維沖擊,建議從短期、中期、長期分階段施策,最終推動“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協同,實現從被動應對到引領規則的戰略轉變。
本屆論壇于4月25日至27日舉行,設立科技、發展、治理三大分論壇板塊,下設15個分論壇,議題涵蓋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競爭與合作、科技驅動的經濟變革、可持續發展挑戰、社會老齡化與健康戰略,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時代難題等。
上海論壇創立于2005年,由復旦大學和崔鐘賢學術院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承辦。依托復旦大學的學科優勢,立足上海,輻射全球,成為國內外各界精英探討世界熱點問題、聚焦全球發展脈絡的平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