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培勇談穩預期強信心:宏觀政策只起輔助作用,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12月16日,在以“探尋復雜環境下高水平開放之路”為主題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副院長高培勇表示,中國經濟進入了疫后的恢復階段,我國經濟運行當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是經濟恢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經濟恢復,加快經濟的恢復進程。
然而,高培勇指出,當前經濟恢復的復雜程度是遠遠高于預期的,當下的經濟恢復是一種非典型的經濟恢復,不能簡單復制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打法,也不能簡單的復制以往應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做法,需要結合疫后的特點,以全新的理念、戰略實施當下經濟恢復進程相匹配的精準式操作。
高培勇認為,當前所面臨的經濟環境的復雜性集中體現在預期轉弱上,如果認為主要矛盾是預期轉弱,顯然首要牽住的“牛鼻子”就是強信心、穩預期。他建議,要把強信心、穩預期作為當務之急來抓,圍繞強信心、穩預期出臺政策、實施改革。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和著重點放在強信心、穩預期是當下經濟工作的必由之路。
高培勇談到,宏觀調控和宏觀政策的安排要以質量和效率為中心。宏觀政策實施要確保精準有力,把有限調控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用在經濟恢復的著力點上。
“以政策來支持穩預期、強信心是有作用的,但這種作用只能是輔助性的,不能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宏觀調控、寄托于宏觀政策的安排。”高培勇稱,穩預期、強信心的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他指出,當前很多重點領域的改革任務還有待進一步完成,特別是圍繞改善市場預期和激發市場活力方面的改革任務還面臨著不少挑戰,經濟的治理方式和手段法治化也存在弱項,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也任重道遠。謀劃、探尋高水平開放之路,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著力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