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水族館,魚的精神狀態領先我10個水豚|哪里哪里FM 003
最近,你是不是也被水豚表情包“攻占”了對話框?從鷂魚到水母,看似高冷的“魚魚”為什么也能給我們帶來慰藉?在水族館做飼養員,上班真的就是“摸魚”嗎?令人神往的水下世界,還發生著哪些神奇的生物故事?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本期《哪里哪里FM》邀請到在水族館工作過的動物愛好者小九,一起聊聊這些“精神狀態領先我十年”的水生動物。
【本期嘉賓】
小九,有幸在水族館工作過一小段的半吊子水族愛好者

【時間軸】
2:55 水族館飼養員的一天,除了“摸魚”還干什么?
4:41 水族館的魚魚居然是從這里來的
6:24 “上班”的魚魚,吃飯睡覺打同事
7:25 魚魚會“吃同事”嗎
8:19 魚魚去世了怎么辦
9:03 鳑鲏魚不能沒有假河蚌,就像工位不能缺綠植
11:48 企鵝來到北半球,時差倒了一整年
14:29 魚會得抑郁癥嗎?
15:56 應激的魚兒,有可能“同歸魚盡”
17:55 意想不到的水族館布展,“菜場魚”原來這么珍貴
20:28 什么!水族館的企鵝最怕的居然不是熱
21:20 在水族館過生日,勝過10個海底撈
22:20 水族館的潛水員,真心愛潛水
24:27 “鼠鼠我呀,今天就要被蛇蛇吃掉了呢”
26:10 動物園有多會整活兒,不止把前任喂動物
28:05 薛定諤的水族館:每一個人都有關于水族館的回憶
29:48 關于動物表演,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
33:41 把孟德爾遺傳玩成花活兒
37:44 創造一個魚魚的平行世界,它們的“退休生活”竟是變裝小游戲
42:01 水族館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工作嗎?
46:07 人們給食人魚貼的標簽,該撕下來了
47:22 關于動物世界的哲學思考:我在寄居蟹和水母身上找到了共鳴
【內容節選】
以下內容為基于節目錄音的口述稿,僅對語法與用詞稍作修改。
在水族館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阿四
在水族館里的工作是怎樣的,有哪些工種?你當時是做類似飼養員一樣的工作對吧?
小九
對,我當時去的是檢疫組,跟一個師父學習,負責一些偏大的、養在后場的魚。如果魚有打斗、受傷、生病的現象需要隔離的話,我們會在后場把它的狀態穩定下來,看情況醫治一下。還有就是一些新到的魚也得先從我們這里走,檢疫一下。
小鍋
那你們一天的工作,從早到晚大概是一個怎樣的流程呢?
小九
大概就是到了崗位之后先檢查一下各種魚的狀態,比如說有沒有明顯情況不對的、死掉的,如果有死掉的魚需要撈出來,給到獸醫去做尸檢。然后要給魚準備飼料,準備好了以后投喂下去,觀察每條魚吃食的情況。有些魚可能不能很好地吃食,那就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因為水族館會養一些保護生物,那些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其實也蠻有意思的。
小鍋
聽上去也還挺累的。
小九
對,一直都是體力勞動,需要走比較多的路。因為我的力氣不是很大,所以有些時候就需要求助其他人,但是可能時間長了之后就會適應這樣的工作方式。
小鍋
魚除了吃飯和睡覺之外,還有什么別的活動嗎?
小九
它們會追逐打鬧,到季節就會有求偶行為,諸如此類的。有的時候也會有一些矛盾,會忽然間追著打起來,但一般情況下還好。


來吧,讓我們同歸“魚”盡!
小鍋
水族館里的魚會得抑郁癥嗎?
小九
會吧,好像不太多,但是它們會有一些自己的行為。比如我之前看海龍,它們其實絕大部分都是終身一夫一妻制的。當然,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么得出的。看一些紀錄片里會說,這種魚雖然不在繁殖季節內,也會每天出來見個面。
阿四
好浪漫啊。
小九
而且魚之間也是有社交的。我們有一個鯊魚的缸,里面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魚。比如牛港鲹其實也是比較愿意搶食的,但它們可能會等鯊魚吃完之后再去吃剩下的。之前就有同事跟我講過,有一些牛港鲹被報復了。
其實水族館的布置,會盡量將不產生沖突或者習性比較相近的魚類安排在一起。如果它們產生沖突,可能會做隔離。但是有些仍然可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跟社交,包括很多集群的魚類就不能把它們單個養,否則很容易應激。
小鍋
它應激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小九
應激可能就忽然不吃了,而且它可能是會嚇死的。那些有毒的魚類在遇到這種情況,會釋放毒素,可能會同歸于盡,把自己也毒死。通常在自然環境中,它可能放完毒就走了,但如果走不了的話,它也不介意就這樣死掉。一般來說這種比較容易放毒的魚可能就會被單養,養在一個比較平和的環境中。
小鍋
我還在上海海洋館看到有電鰻什么的。
小九
對,有養電鰻,那邊的電鰻當時應該是國內養的最大的一條。
小鍋
非常大。我看的一個說法是,電鰻會通過一些微小的電流來確認食物在哪里,并把食物殺死。
小九
那倒沒有,它們很多是有電感受器的,能夠感受一些生物電。但是它們通常不會那么委婉,也不是渾身上下都是一樣電壓的,可能離它放電器近的地方就特別大。也不會無時無刻都放電,如果要給電鰻的池子大換水、要把它撈出來的話,就會先逗它讓它先放電。電鰻就像電池一樣,不能很快積聚起很多電,所以需要等它放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把它拿出來。
還有一些大家不太會關注到的毒魚,比如說獅子魚,非常漂亮,很像那種京劇武生的感覺,但其實它張開的刺都是有毒的。而且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魚扎你的毒并不會讓你死亡,但是會讓你非常痛,而且沒有什么藥可以治療。



總有一種小動物“適合”你的精神狀態
小鍋
我上次在水族館看到了一種生物,它是從海底沙子里面鉆出來一條蟲子,就覺得很像科幻電影《沙丘》里的沙蟲。
阿四
《阿凡達:水之道》里應該也有很多生物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生物演變過來的,或者說以某種生物為原型創作出來的,因為很多生物的外貌、習性,也是根據環境進化出來的。
小九
是會有的,像《異形》電影里面異形的原型,有一種說法就是裸胸鱔,通常也管它叫海鱔。它的嘴尖尖的,當它咬你的時候,你覺得它外面一排牙齒咬到了你,但實際上它的咽喉里還有一排牙齒,它會再往上伸出來咬,所以可能咬完之后整個手都沒有了。
像食人魚,這種魚其實是很大的一個類別,有意思的是在自然的情況下它們是非常慫的一種魚。《大白鯊》也有取材自現實,雖然說取自于人對鯊魚的刻板印象吧,但也是在這基礎上做一些加工,實際上不少也是偏離了原型的。確實是有一些種類的鯊魚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因為鯊魚的類群很大,狹義上的鯊魚都有三百多種,會主動咬人的就鳳毛麟角。可能就有很多人根據這些,給一整個物種貼上非常兇狠的標簽。 這種標簽確實可以吸引人去看它,但反過來好像也讓人不太愿意去更進一步地了解它們。
阿四
突然覺得,最近大家都喜歡用水豚這樣的表情包,也算是一種貼標簽吧,大家可能覺得水豚都是這個樣子,特別的佛系。但其實我搜了資料,它也是一種很警覺的動物,碰到天敵跑起來還是很快的。大家還是不要對動物有特別單一的印象。
小九
我覺得還是要把動物放回環境中看。包括像水族館、動物園,現在越來越鼓勵去創造環境,讓人能看到動物在這種環境里的生活。不要單純地覺得它會咬人或者會扎人,很嚇人或者很兇,其實都是對立的。它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挖一挖它背后的故事,可能都非常有意思,比它表面的標簽更有意思。
但是其實我也理解人需要給各種各樣的人和動物去需要貼上標簽,一部分因為在越來越快的時代背景下,大家都需要一些共鳴,也是一件能夠讓人有安慰的事情。
小鍋
比如就像你跟寄巨蟹。
小九
對,有的時候我就會這樣自比,因為寄居蟹要背殼嘛,我就會給他準備很多殼然后它可以根據心情更換,也會給他們設計一個缸,有不同的分區,看他們每天在里面爬來爬去。因為我感到害怕就會縮起來,而這種精神狀態我又不能經常在外面表現,所以我非常的喜歡寄居蟹。
有的時候我又覺得自己像只水母一樣,很多時候我其實是比較割裂的,或者是遲鈍的,就像水母“沒有腦子”,全都用它的胃來表達。 有時我甚至可能感覺不到我很緊張,但是已經腸胃炎了,我會通過這種方式來知道我的緊張。
小鍋
所以我們還是需要一些符號化的東西,用它們來跟我們的精神生活產生一些聯系。
阿四
因為大家都是會動的生命,都是有一些共性、有一些不同。
小鍋
海洋生物有一點特別迷人,我在逛水族館的時候會發現海洋生物真的種類太多了。你在水族館里可以找到非常非常多不同的動物,它們在做著許多不同的事情。總有一種生物適合你,你會發現,這個動物真的跟我的狀態好像呀,無論是外形還是精神生活,還是生活習性,都可以跟自己產生共鳴。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很多科幻電影選擇它們作為原型的原因之一,因為你可以在眾多的海洋動物當中搜尋一款貼合想象的動物。



剪輯 / 小鍋
文字、策劃 / 阿四、幺幺、小鍋
監制 / 徐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