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什么樣的手機最打擾工作?靜音的手機
原創(chuàng) Margaret 果殼
打開手機的靜音模式,真的會讓人更專心做事、少看手機嗎?
我不禁想起一件怪不好意思的事。
多年前,我有個暗戀對象,我每天都盼著對方給我發(fā)微信:只要手機一響,我就撲上去看是不是對方發(fā)來的消息。
這種心態(tài)搞得我很煩,因為很多手頭的事情都會因此受到打擾。我干脆把手機設(shè)置成沒有聲音也沒有振動的模式,再把手機放進衣柜里。
你猜怎么著?我更頻繁地去看手機,,生怕對方來了消息我卻沒及時看到。
我的故事在生活中很普遍:有時候手機的靜音模式并不會讓人更專注,甚至還會讓注意力更分散。

靜音也很“吵”!丨giphy
靜音模式,才是最“吵”的!
有一項研究調(diào)查了138名蘋果手機用戶的手機使用習慣,以了解靜音與否對人工作的影響[1]。
這些人中,習慣只開振動模式的人是最多的,占比42%,其次是給手機設(shè)置為響鈴加振動模式的人,占比36%,設(shè)置僅響鈴模式的人有13%,最后是9%的人會選擇靜音模式,沒有響鈴也沒有振動。
他們的手機使用習慣也跟普通人差不多:平均每天在手機上花三個多小時(199.36分鐘),接收將近50條信息,拿起手機56次,最常用的手機應(yīng)用是社交媒體。
分析結(jié)果很有趣:將手機設(shè)置為靜音模式的用戶最容易拿起手機,這些人檢查手機的行為(比如查收手機通知、使用社交媒體)頻率是最高的,而那些沒有開響鈴的人,也比開了響鈴的人更容易拿起手機。
換句話說,想要專注做事,就不要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

圖源:giphy
另外這個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靜音模式下,錯失恐懼水平高的用戶,用手機的時間以及在社交媒體上花的時間也都更多。
錯失恐懼,也被翻譯為錯失焦慮,是一種擔心自己錯過他人的有益經(jīng)歷,而渴望對他人行為保持關(guān)注的復(fù)雜情緒體驗。其實,這是因為人類有一種與他人保持情感聯(lián)結(jié)的需要,錯失恐懼就是這種需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比如:
最近網(wǎng)上的大瓜我竟然沒有吃到,馬上要落伍了!
朋友們下午在群里聊好玩的事情,我竟然晚上才看到!
萬一沒看到物業(yè)發(fā)到住戶群的停水通知,晚上回家拉完粑粑才發(fā)現(xiàn)那就晚了!
我們項目組獲獎了,老板在群里發(fā)紅包,沒搶到紅包簡直是錯過了一個億啊!
錯失恐懼水平高的人對信息、社交關(guān)系具有強烈渴求,如果這種渴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就會感到很焦慮。
開靜音是為了啥?為了不被提示音干擾。但這對錯失恐懼者沒用,手機是不干擾了,但他們會自己干擾自己,由于害怕錯過,不自覺地就拿起手機刷刷刷了。
同樣,歸屬需要高的人也更容易在靜音模式下拿起手機,背后的邏輯也是類似的:對他們來說,查看消息,獲得社會支持與歸屬感,比手頭要集中精神的事情更重要,所以很容易在干正事兒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看看消息。
害怕錯過,意味著錯過更多
不停檢查靜音手機挺常見,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小毛病。
但如果這種行為非常嚴重,甚至自己都因此感到困擾,不看手機就焦慮得不行的話,可能就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
首先,錯失恐懼會讓人感到痛苦,尤其是在不得不斷網(wǎng)的場合,比如坐飛機。
研究發(fā)現(xiàn),當社交網(wǎng)絡(luò)不可用時,人們會因無法獲取社會關(guān)系的支持,而加劇被社會排斥的痛苦感[3]。

圖源:giphy
其次,錯失恐懼還會引發(fā)社交媒體成癮的惡性循環(huán)[2]。
害怕錯過消息的人,會非常頻繁地去刷社交媒體;接觸了大量信息、吃了大量瓜后,又會讓人更加相信,不看手機會錯過很多信息,進而加劇了錯失恐懼……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都有社交媒體依賴的原因。

刷得停不下來丨giphy
最后,頻繁查看手機其實也挺危險的,尤其是在開車等需要高度專心的事情中。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錯失恐懼水平高的人,更有可能在開車時檢查和編輯聊天信息、電子郵件等。司機自己這么做的時候?qū)ψ约簳忻灾孕牛X得肯定能反應(yīng)過來,但作為乘客,看到司機一邊開車一邊發(fā)微信,至少我是會捏一把冷汗……不專心開車可能會死,晚點回消息不會死的!

開車看手機很危險丨giphy
我好像有措施恐懼,還能搶救嗎?
看到這里,你可能覺得自己也有一點錯失恐懼了,想試著跟手機和平共處,不要老是去摸它,可以專心做一些手頭的事情。
這里有幾個值得嘗試的辦法。
第一, 建立真正的聯(lián)系。
錯失恐懼水平高的人,期待持續(xù)獲得來自他人的消息,從根上說,是因為ta內(nèi)心的一些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需要依賴社交媒體獲得替代、補償。
所以,他們會不斷刷微博、刷朋友圈,擔心自己因為不懂熱點新聞,而加入不了跟朋友們的對話。但是,信息流哪里刷得完啊,多累多傷眼睛啊!
與其從源源不斷的信息流中獲取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jié),不如在線下結(jié)交真正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話題也并非都需要從網(wǎng)絡(luò)上獲得——一起去露營,笑話彼此烤的肉多么難吃;一起喝點小酒,講講曾經(jīng)的糗事,都是更健康、更能自主把控的信息獲得方式。
第二,從不美好的事情轉(zhuǎn)移走注意力。
對錯過的恐懼,可能源于對生活的不快樂、不滿,這些感覺會促使我們更多地使用社交媒體[5]。
那我們就轉(zhuǎn)移一下注意力,不要去看生活中那些不開心的事情:誰的朋友圈老大放厥詞,你就屏蔽ta;誰天天找你倒無盡的苦水,你就拉黑ta;網(wǎng)上都是糟心的新聞,你就看看沙雕圖。
第三, 記錄生活中的快樂。
發(fā)了精心編輯的朋友圈,就老去摸手機,看看有沒有人點贊?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等著好友點贊。對于快樂的事情,我們可以開個私密朋友圈,自己記錄下來,自己點贊,學會隨時肯定和欣賞自己,從內(nèi)心自己滿足自己。
就像開頭故事中的我一樣,我心心念念的那個人其實從來沒主動找過我。回想起來,但其實那時候的我完全可以多關(guān)心關(guān)心自己,多跟自己聊聊天,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別人生活里的故事,你多少會錯失。想“消息都不錯過”“萬事都不缺席”,是根本無法做到的妄念。最糟糕的不是錯失了別人發(fā)來的信息,而是錯失了與自己的聯(lián)系。
好在,當你想找到你自己的時候,TA永遠會在你的心里等著你。
參考文獻
[1] Liao, M., & Sundar, S. S. (2022). Sound of silence: Does Muting Notifications Reduce Phone Us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34, 1-11.
[2] 張亞利, 陳雨濛. (2022). 錯失恐懼與社交媒體成癮的關(guān)系: 一項交叉滯后分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9(5), 1082-1085.
[3] Chiou, W. B., Lee, C. C., & Liao, D. C. (2015). Facebook effects on social distress: priming with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thoughts can alter the perceived distress due to social exclu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49, 230–236.
[4] 胡光友. (2020). 基本心理需要滿足與大學生問題性社交網(wǎng)絡(luò)使用的關(guān)系: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及線上干預(yù)研究. 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5] Przybylski, Andrew K., Murayama, Kou, DeHaan, Cody R., Gladwell, Valerie. (2013). Motivation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4), 1841-1848. doi:10.1016/j.chb.2013.02.014
作者:Margaret
編輯:李小葵,蘇七年,游識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