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技術派|“樹梢殺手”配“千里眼”,中國武裝直升機威力大增
從俄烏沖突來看,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形成的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是一種前瞻性的作戰模式。
一年多的俄烏沖突顛覆了很多人對常規戰爭、先進武器裝備和戰術等方面的認識,上面提到的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就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在這次沖突中,俄軍裝備的先進武裝直升機如卡-52、米-28被烏克蘭防空武器逼到仰射火箭的境地,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無人機則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次沖突也讓軍事界開始思考武裝直升機的未來出路,而解放軍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戰術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出路。

央視軍事報道日前報道了陸航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新聞。
讓“樹梢殺手”在背后“放冷槍”
央視軍事報道日前報道了陸航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新聞。根據報道陸軍第78集團軍某陸航旅打通直升機與無人機協同作戰鏈路,給“樹梢殺手”配上了無人“千里眼”,有效提升了體系作戰能力。
武裝直升機被稱為“樹梢殺手”或“坦克殺手”,如果與坦克單打獨斗,武裝直升機更是可以做到“單方面屠殺”。提到武裝直升機,很多人都會想到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的美國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它不僅打響了聯軍對伊拉克軍隊的第一槍,還全程打到戰爭結束。1991年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開始,美軍8架“阿帕奇”在4架MH-53E特種運輸直升機支援下,低空突防,越過伊拉克邊境,摧毀了伊軍的前哨雷達站,為后續空襲行動開辟一條通道。根據相關資料,在這場戰爭中,“阿帕奇”只損失了一架,卻摧毀了3700多輛伊拉克軍隊的坦克裝甲車輛,是名副其實的“坦克殺手”。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武裝直升機的天花板,服役近40年來不斷改進,性能依然一直穩居武直排行榜第一名,該直升機也影響了各國武裝直升機的發展。“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之所以在冷戰結束后多場戰爭中表現突出,與己方掌握制空權有很大聯系,也與對手實力強弱也有很大關系。如果“阿帕奇”遇到俄烏這種高烈度戰爭,表現很可能比俄羅斯武裝直升機好不到哪里去,因為大量的便攜式防空導彈、高射機槍等防空武器也會讓其應接不暇,畢竟飛行高度低、速度慢的缺點無法忽視。

無人機可前出高危環境執行偵察任務,讓武裝直升機態勢感知能力更強。
有統計顯示,俄軍在俄烏沖突中有至少25架卡-52武裝直升機被擊落,米-28武裝直升機被擊落的數量也超過5架,要知道俄空軍總共只裝備了100多架卡-52直升機,損失了近四分之一。這也導致在沖突進入2022年下半年后,卡-52等直升機很多時候采用超低空突防,突然躍升仰射火箭的戰術,這種戰術提高了武裝直升機的生存概率,但無控火箭彈的命中率就只能靠“緣分”了,沒有充分發揮武裝直升機的作戰能力。
隨著無人機技術發展,軍隊和軍工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武裝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目的很明確,即讓無人機前出充當“耳目”,通過統一的指揮系統將偵察的信息共享給直升機,最好還可以為直升機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也就是常說的“A射B導”,這樣直升機就不用冒風險,躲在背后“放冷槍”即可,即使無人機被擊落,也沒有人員損失,不心疼。
其實,美軍很早就開始想辦法讓武裝直升機在背后“放冷槍”的戰術,很長一段時間美軍的“阿帕奇”經常和OH-58“基奧瓦”偵察直升機配合作戰,OH-58“基奧瓦”沖在前面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還可以為“阿帕奇”發射的“海爾法”半主動激光制導導彈進行制導。但這種做法依然存在風險,“基奧瓦”雖然尺寸小些,但還是有人駕駛直升機,一旦被擊落還是面臨人員損失的問題。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目的就是讓無人機替代“基奧瓦”這樣的偵察直升機。
最早探索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的也是美國。2004年,美國波音公司開始研究“空中有人/無人系統技術”(AMUST),2006年,“阿帕奇”成功驗證了控制一架“無人小鳥”無人機所攜帶的武器。當年,美國另一家軍工巨頭——洛·馬公司研制的新型指揮控制系統MCA在UH-60直升機通過戰術通用數據鏈對一架“獵人”無人機進行控制。2011年,經過大幅升級的“阿帕奇”Block III直升機開始小批量服役,該機最受關注的能力是可實現對無人機的直接控制。

有了無人機的支持,武裝直升機可以超低空打擊超視距外的目標。
讓“樹梢殺手”更能打
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的優勢除了降低飛行員風險外,另一個優勢是可利用后方指揮人員(包括直升機飛行員)的智慧和綜合判斷能力,排除干擾,在復雜條件下指揮和協調無人機完成作戰任務。
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支持后方武裝直升機“放冷槍”,還可以一同完成其他任務,比如協同偵察、同時攻擊等任務。協同偵察利用直升機超低空飛行的優勢,躲避敵方雷達偵察,進入比較安全的區域,指揮無人機以極低的高度前出進行偵察,并對無人機回傳的實時偵察信息進行判讀,這種信息可包括圖像信息,也可以是電子情報信息(根據無人機載荷),最后回傳給指揮部或空中預警機,預警機在將作戰指令分配給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斗機或無人機進行攻擊。
同時攻擊任務的前提是無人機也具備攻擊能力,也就是說無人機也搭載了武器,最好具備“察打一體”的能力,比如前出執行任務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發現了敵方裝甲集群,但無人機彈藥數量不夠,后方指揮人員一邊將信息傳給空中待命的直升機,在無人機的引導下超視距發射導彈,另一邊視情況動用自身攜帶的彈藥發動攻擊。

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好處多多,但也不是誰都能“玩轉”的,這種作戰模式的背后是體系作戰,是一國軍工技術水平和軍隊信息化程度的體現。
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好處多多,但也不是誰都能“玩轉”的,因為其要攻克多個相關關鍵技術,最重要就是數據鏈技術。和無線電通信一樣,數據鏈也是通信方式的一種,但比傳統的無線電通信更高級,技術更先進,功能也更加強大。數據鏈采用數字信號,可以編碼,容易加密,破解困難,抗干擾性強,并且可以傳輸包括指令、語音、圖像、視頻在內的各類信息,擁有標準的數據格式和通信協議,容易實現多平臺組網。除了數據鏈,還有協同作戰指揮系統,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直升機和無人機的優勢,達到系統平衡和統一的協調指揮。所以,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一般只有軍事大國或強國才能“玩轉”,這種作戰模式的背后是體系作戰,是一國軍工技術水平和軍隊信息化程度的體現。
根據俄羅斯媒體2020年的報道,俄軍也在試驗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技術,俄羅斯最新型卡-52M武裝直升機將能夠與無人機進行協同作戰。在直升機上配備專用通訊和控制設備,飛行員可以根據無人機傳送的影像實時控制其飛行。卡-52M搭載的新設備可幫助飛行員們發現敵后目標并發動突然襲擊,同時降低了敵人防空系統對卡-52M武裝直升機的威脅。那為什么,在這次俄烏沖突中沒有使用這種作戰模式的消息呢?筆者認為,很可能還在試驗階段,俄軍還沒有裝備,這也是俄羅斯軍隊在這次沖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軍工系統研制出了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因為囊中羞澀,俄軍并沒有裝備。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解放軍在組建陸航旅后就開始探索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戰術,相關新聞報道在2019年就有出現,根據報道,如何讓超低空突擊的直升機擁有廣闊的戰場“視野”,這是陸航部隊精準出擊殲敵和防止遭敵打擊的實戰課題。
從新聞報道來看,陸航部隊配備的無人機包括偵察無人機和電子戰無人機等,這些無人機由軍用越野卡車攜帶,采用零長火箭助推起飛方式,不需要跑道,可野外作戰。在訓練中,偵察無人機率先偵察“敵”方目標,引導武裝直升機飛抵目標空域,建立空中武器鏈。鎖定目標后,無人機用激光照射為直升機提供精確制導,確保直升機即打即離。這意味著陸航部隊已經具備直升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能力,隨著新型遠射空地導彈和“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加入,陸航的作戰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技術發展永無止境,目前,直升機和蜂群無人機作戰技術、巡飛彈、無人直升機等技術或裝備的發展也引發了關注,一旦引入,陸航將具備更多的新質作戰能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