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感謝奶奶給我第二次生命”:淮南70歲老人捐腎救孫子
4月2日中午,淮南市毛集實驗區夏集鎮尹余村,王本英從街上買了一斤豆芽和幾個青辣椒回到家,準備給老伴和92 歲婆婆做午飯。自從孫子尹以凱患上尿毒癥后,家里人為給孩子治病,都省吃儉用,王本英還堅持捐出一個腎給孫子。如今,祖孫二人身體都在恢復中,七旬老人救孫的故事也感動了許多人。

孫子被查出尿毒癥
2012 年,尹以凱以優異成績考上山東一所大學,尹余村人都以他為驕傲,祖輩都是農民的尹家出了一位大學生,更是讓尹家人上下歡喜。然而,尹以凱在學校學習了兩年,突然發
現身體出現浮腫,到醫院檢查,說是腎炎,他便從學校回到家治療。可幾個月后,病情不但沒好,還加重了許多。2015 年春天,尹以凱到南京檢查,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癥,醫生建議換腎,沒有別的好辦法。
“看病雖然有醫保,可自費部分也有不少,家里已負擔不起了。”王本英的老伴尹傳伍說,而且換腎的腎源很難找到,即便找到了,高昂的費用,家里也拿不出來。因此,尹家上下都想著能在直系親屬中找到合適的腎源,這樣能省下不少費用。
救子心切,尹以凱的父母首先到醫院進行配型,可夫妻倆的腎都不合適。
奶奶堅持捐一個腎
為了節省治療費用,尹以凱從南京轉到合肥一家醫院治療。王本英得知兒子和兒媳的腎都不合適捐給孫子,提出要把自己的腎捐出來。
“奶奶都七十歲高齡了,我哪能讓她捐腎給我。”尹以凱說,奶奶的決定讓他很心疼,他想放棄腎移植,就只做透析算了,生命能延續到哪天就是哪天,不想再連累家人。由于做透析,尹以凱的身體越來越瘦,王本英到醫院看到孫子骨瘦如柴,心疼得直落淚,她決心一定要捐腎給孫子。
王本英在醫院做了配型,結果符合腎移植,得知這個消息后,老人很激動。“凱凱有救了!凱凱有救了!”老人一邊不停地念叨著,一邊擦著眼淚。
病床上的尹以凱很是糾結,他想讓生命延續下去,可又不忍讓奶奶捐腎。奶奶和家人一起做尹以凱的工作,最終讓他同意接受腎移植。
下病床就去看孫子
“當時很多人都擔心我七十歲了,捐腎風險太大。”王本英說,捐腎救孫子沒有猶豫過,只要能把孩子病治好,自己從手術臺上下來也會安心閉眼。
2016 年12 月26 日,祖孫二人被送進手術室開始腎移植,手術從上午8 時一直做到下午2 時,非常成功。“凱凱那邊怎么樣?”麻藥過后,老人蘇醒過來,睜開眼第一句就是問孫子的情況。
半個月后,王本英已能下床走路。當天,她迫切想看看孫子,要求家人把她送到孫子住的病房探望。無菌病房里,祖孫倆手拉著手,躺在病床上的尹以凱看著眼前滿頭白發的奶奶哽咽落淚。
不能再干體力活了
“聽說凱凱現在恢復得不錯,我放心了。”王本英說,手術剛做完的那幾個月,凱凱每周都要到醫院做檢查,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兒子兒媳一直在合肥打工陪著,現在每個月仍要到醫院檢查,一家三口也就沒回來,自己很長時間沒見到凱凱了,挺想念的。
王本英說,自從捐了一個腎給孫子后,自己現在不能出體力了,身體還在慢慢恢復中,田里的農活都落到了老伴身上,實在忙不過來,就讓親戚們過來幫忙,她只能在家里做點輕松些的家務和照顧婆婆。
“家里給凱凱治病花了很多錢,政府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后,將我們列入貧困戶幫扶對象,日子比過去好多了。”
“我前幾天剛在合肥一家廣告公司也找了一份打字和廣告設計的工作,現在邊做邊學,掙點錢補貼家用。”尹以凱說,是奶奶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等自己完全康復后,還是想回家孝敬奶奶。
(原題為《“感謝奶奶給我第二次生命”:70歲老人捐腎救孫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