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白愛虎: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中的葛利普

白愛虎
2018-03-14 09:58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葛利普是德裔美國人,一戰德國戰敗后,無法在美國立足,于1920年應丁文江邀請來到中國,直到1946年逝世,二十年來殷勤傳學,貢獻巨大,撰寫了多本學術專著(畢生著作291種,來華后寫成146種),培養了一大批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如孫云鑄、楊鐘健、趙亞曾、尹贊勛、張席禔、黃汲清、高振西、阮維周、盧衍豪、王鴻禎等。他自己也被稱為中國地質學的奠基者、中國古生物學之父。

葛利普先生像

澎湃新聞私家歷史于2016年1月27日刊發過一篇訪談——《潘云唐:丁文江、葛利普如何奠定中國地質學的基礎》,接受采訪的地質學家潘云堂教授曾轉述李春昱先生的話說:“葛利普被接到地質研究所幾個月后,也就是1946年的3月20日,他因患胃出血而逝世,終年76歲。”而中華書局近日出版的《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也記載了葛利普教授的逝世、火化、歸葬地質所等的經過,正可與李春昱的敘述相印證。鄭天挺3月20日日記:

得悉葛利普教授以今日下午五時三刻逝世。

日記中提到葛利普教授的逝世日期,與李春昱先生的敘述完全吻合,而且還精確到下午五時三刻,也就是1946年3月20日17時45分。

1951年9月28日《科學大眾》十卷三期登載了謝仲恒、汪振武寫的《中國地質學界的友人——葛利普》一文,其中第一段說:

如果你有機會到北京大學地質館里去,在館內海棠林的旁邊,可以找到一個短小的松圍,當中倒臥著一塊潔白的大理石墓碑,上面刻著“葛利普教授,生于一八七〇年一月九日,歿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日”這些字樣。這下面就長眠著一代地質大師和中國科學界的忠實友人葛利普(A.W.Grabau)先生。

根據這段文字所記錄的碑文,也說明葛利普教授逝世于1946年3月20日。

德日進等人在葛利普寓所的聚會 1是翁文灝,2是斯文·赫定,3是葛利普,5是德日進,10是丁文江 圖片來源:法國德日進基金會

潘云唐《葛利普——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的良師益友》記述: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他(葛利普)重獲自由。中央地址調查所所長李春昱、技正高振西,新疆地址調查所所長王恒昇等都去拜望他,對他說:“還記得吧!我們都是您的學生!”他頻頻點首,萬分高興。他當時年邁多病,神智已經不太清醒,然而他以中國為家,以學生為子女的心情仍然溢于言表。他又再次聲明,在自己逝世后,全部私人藏書捐贈中國地質學會。李、高等人協助他搬到西四豐盛胡同三號院內居住,那里是他初到北京工作的地點,離地質調查所很近,便于大家對他的照顧。但是他患嚴重的胃出血,終于在幾個月后與世長辭了。他所贈的私人藏書現在已經轉入地址部全國地質圖書館,供廣大地質工作者閱用。北京大學根據他生前遺愿,把他的骨灰葬在該校地質館前。北大地質系決定把該系圖書館命名為“葛利普圖書館”,表示對他的悼念。

葛利普教授從逝世到遺愿實現,骨灰入葬北大地質館,中間經歷了些什么,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這就不能不乞靈于日記的記載了。鄭天挺3月22日日記:

作書致錫予、孟真。十一時就寢。葛利普教授前日病故豐盛胡同三號地質調查所,遺言欲葬于北大地質館前院石碑之下旁。前日高振西來電,昨日何作霖來談,均請余即日決定。余以此事重大,必須教授會或校務會議決定,勸其暫厝廟中一月,以待昆明回信。昨日急電昆明暨孟真,今日更各發一信,請速開會,并請政府褒揚,予以喪葬費。今年二月一日葛利普教授尚以像片親簽相贈,為新年賀禮,余未往候,心甚歉然,今無及矣。

日記中提到葛利普教授的遺言是“欲葬于北大地質館前院石碑之下旁”,但鄭天挺認為茲事體大,自己不能拍板決定,于是在逝世第二天,3月21日,就急電昆明聯大教授會、校務會以及當時聯大的負責人傅斯年匯報情況。3月22日又就此事專門致信湯用彤、傅斯年,催促昆明聯大趕緊開會決定,而且匯報內容有所增加,想得更加周到,即“并請政府褒揚,予以喪葬費”。日記中提到的高振西,“1931年畢業于北大地質系,后來長期擔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技正,就是研究員,解放后一直擔任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總工程師。他也是和李春昱一起來接收,并照顧葛利普晚年生活的人”(見澎湃新聞潘云唐訪談)。而何作霖,字雨民,也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曾發現了白云鄂博鐵礦中的稀有礦物,被寫進中小學地理課本。1943年,因生計所迫,何作霖出任偽北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地質系教授,1945年任北平臨時大學地質系主任,1946年經老師李四光推薦任山東大學(青島)地礦系主任,1951年任山東大學教務長,1952年任科學院地質所特級研究員,1967年逝世(見《蠡邑名流》)。

葛利普教授墓碑

三月二十三日

八時起。聲咽就愈。十時入校治事。十二時半還家午飯。飯后至地質調查所送葛利普教授遺櫬往東郊火化。

三月二十四日

八時起。高振西來。竟日未出門。得傅孟真電,對葛利普教授葬地質館表示同意。

三月三十一日

七時半起。 客來不絕。 孫子書來,談較久,陸鳳初表侄,飯后去。二時半往東單三條協和禮堂參加葛利普教授逝世宗教儀式,極肅穆。頃刻而畢。四時半抵家,兒輩均外出,寂寞之至。補日記。檢書。六時受益來談。十一時就寢。

四月十四日

九時裴文中、高振西來,談葛利普教授葬事。

四月三十日

七時起。十時至地質調查所參加葛利普教授追悼會,及紀念碑揭幕禮。 十二時還。

鄭天挺日記中提到的葛利普教授的追思會,不僅北京舉行了,重慶也有。文提到的紀念碑也比較坎坷,據張爾平2006年發表的文章《葛利普的畫像》:

1946年3月20日,葛利普在北平去世。一個月之后,中國地質學會、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和中央地質調查所在重慶北碚舉行追悼會。俞建章代表李四光主祭,他說:“葛先生學識淵博,著作宏富,在來華以前,即已名滿世界;來華以后,對于中國尤具深厚之同情,早以終老斯土自許……蓋先生雖生長美國,而視中國為故鄉,視友生如家人,形容雖殊,精神實與我人相融合。”經北京大學教授會一致通過,葛利普的骨灰葬于他授課多年的北京大學地質館。由地質調查所籌建的“葛利普先生紀念碑”矗立于北平豐盛胡同三號地質礦產陳列館,碑上刻著斯文·赫定給他畫的那張心愛的素描。20世紀 50年代后期,紀念碑挪到兵馬司9號。這就是李春昱先生要找的碑。據悉,該碑的殘段已被發現,并于近日由中國地質博物館妥善保管。

3月20日葛利普逝世;3月21日,3月22日,向昆明西南聯大請示匯報;3月23日,葛利普教授遺體火化;3月24日,傅斯年同意按照葛利普教授遺愿將其安葬于北大沙灘地質館;3月31日,協和禮堂舉行宗教儀式;再到4月31日舉行追悼會、紀念碑揭幕禮,整整過去了四十天。這一過程中,鄭天挺都是親歷者和參與者,所以參與和主持,是因為他是當時北大的負責人。但為什么要把葛利普的喪葬之事原原本本記入日記呢?我想可能是鄭天挺認為葛利普為中國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值得記一筆。

1931年《中國地質學會志》第十六卷刊載了中國地質學界“章丁翁李”排行第一的章鴻釗的祝詞:“葛利普教授六秩之慶:老眼看從開辟時,小周花甲似嬰兒。藏山事業書千卷,望古情懷酒一卮。故國莼鱸添晚思,他鄉桃李發新枝。東西地史因君重,燦爛勛名奕葉期。章鴻釗敬祝。”

葛利普教授去世后,1947年《中國地質學會志》第二十七卷《葛利普先生紀念冊》,登載了章鴻釗的《浪淘沙·葛利普教授紀念刊題詞》:“君去已多時。梁壞,山頹。門墻桃李盡含悲。留得神州新地史,星日同輝。 才把凱旋卮。一笑長辭。名山事業后人思。廿載他鄉成故國,魂也依依。民國三十六年雙十節,章鴻釗敬撰。”

《中國地質學會志》第二十七卷《葛利普先生紀念冊》
葛利普教授紀念冊章鴻釗題詞

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9月28日《科學大眾》第十卷第三期登載了謝仲恒、汪振武寫的《中國地質學界的友人——葛利普》,把葛利普教授和白求恩相提并論,給以高度評價:

葛先生的一生,可以說是忘我地為中國的地質科學工作的。他的一生是一部追求真理,揭露大自然秘密的奮斗史……他居住在中國二十六年,對中國人民已有極深摯的感情,他臨死還不忘北京大學,并且立遺囑,愿意葬身于中國土地上。抗戰期間北大南遷之后,他始終拒絕日本人的誘惑未進偽北大之門,這種擁護真理,反對侵略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們記憶的。

文章刊登后不久,惹來了吳風《科學家們應注意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的嚴肅批評。吳文在《光明日報》11月14日發表,《科學大眾社》不得不認真對待,只好做出“我們的檢討”,并于11月27日以標題《關于“中國地質學界的友人——葛利普”》加編者按的形式在《科學大眾》十二月號全文轉載吳文,承認錯誤,以正視聽。吳文認為,葛利普不配和白求恩相提并論,因為葛沒有把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看成他自己的事業,沒有參與到偉大的人民革命事業中來。吳文認為,文章存在的缺點有:無原則的贊揚葛利普的工作,喪失了階級立場;過分夸大了外國人的作用,抹殺了中國科學家的成就和業績,形成了中國地質科學的發展完全是由葛利普推動的錯誤看法;錯誤地把純技術觀點與崇高的革命主義精神等同起來;作者未能實事求是,而是主觀想象,盲目贊揚,得出違背事實的結論。吳文認為,選登這樣的文章,充分表現了編輯工作的缺點:工作態度不夠嚴肅認真;對讀書的責任心不夠,對人民大眾不負責任;編輯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不夠。

吳文辯才無礙,汪洋姿勢,《科學大眾社》只得表態:“我們的政治水平還需要好好提高,我們的編輯工作還需要努力的改進。”可謂真正體現了“政治家辦報多謀善斷”和“文人辦報優柔寡斷”的差距。

葛利普連環畫

2010年3月31日,《中國青年報》刊載文章,引用了季羨林評價葛利普教授的話:“中國地質學和古生物學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要歸功葛先生……有葛先生這樣的外國教授,是我們中國大學的光榮。”順帶提一下。1925年,中國地質學會秘書長王寵佑捐款六百元設立葛氏獎章,第一屆即頒發給了葛利普教授本人。

    責任編輯:鐘源
    校對:欒夢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原平市| 花莲县| 赤峰市| 富宁县| 饶阳县| 新蔡县| 庄浪县| 静乐县| 榆社县| 云龙县| 敦煌市| 潞西市| 东兴市| 石棉县| 林芝县| 榆林市| 博乐市| 尉犁县| 阜康市| 中山市| 茂名市| 万盛区| 灵山县| 华安县| 铁岭市| 玉田县| 昭苏县| 凌云县| 金山区| 玉屏| 舟曲县| 峡江县| 溧阳市| 阜城县| 沙坪坝区| 赣州市| 同江市| 西盟| 庆云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