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此餃非那餃
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都說是上海人吃餛飩,吃餃子是北方人。其實,上海人平時也吃餃子,但此餃非那餃,吃的是西點咖喱餃、蝦仁餃和雞肉餃。此餃是火熱烘焙而成,不似又稱“水餃”的北方餃子在水中煮熟。外國也有水煮餃子,我曾在洛桑吃過瑞士餃子,沒意大利餃子那么有名。

圖說:此餃非那餃。
烘焙抑或水煮,只是此餃與那餃的燒法相異。另一不同在于面皮,雖說這兩種餃子都是面皮包餡,但西點多起酥;中式餃子面皮與起酥無緣。起酥面皮包裹著不同餡的餃子,味道自然與其他起酥的西點不同;餡多則味美,比酥皮單單夾著奶油夾巧克力或果醬,要來得更有滋味。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附近的老大昌是上海做西式餃品種最多的,有蝦仁餃、雞肉餃、咖喱餃等。此外,那時還叫“凱歌”的凱司令肉餃也受歡迎。這些餃子里,我歡喜咖喱餃。咖喱餃也寫成“咖喱角”,稱呼不同是因形而來;有餃子狀也有三角形。上海做咖喱餃的店廠不少,還有餐館軋一腳。老大昌是我歡喜的咖喱餃中的頭牌,他家咖喱餃全稱是“咖喱牛肉餃”。

圖說:我喜歡的牛肉咖喱餃。
色澤金黃的咖喱餃,那黃實際是多色而層次漸變。中間突起的焦黃金是烘焙而來,顏色由此向四邊漸淡,至層層起酥的邊上,又是嫩玉般的咖喱黃。看著是享受,吃著是皮酥肉鮮,聞著是咖喱香伴奶香。
咖喱餃的餡豐富多彩,葷有牛肉、豬肉、雞肉,素有洋蔥、土豆泥、豌豆等蔬菜與葡萄干、腰果等混搭。餃以咖喱當頭,咖喱就是此餃關鍵先生;各種葷素餡與起酥面皮與它相比,那咖喱就是個綱,綱舉才目張。愛咖喱餃,就愛它有咖喱,就此與眾不同。

圖說: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材料。
說“咖喱”來源于泰米爾語,意為多種香料煮成的醬汁。上海人對咖喱不陌生,它是一味人工調配合成的調料;由姜黃領銜,率桂皮、辣椒、白胡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一干香辛料油炒熬煮。顏色有紅、青、黃等,眾所周知是泰國紅咖哩最辣、青咖喱最出名。

圖說:以頂層無邊泳池聞名的新加坡金沙酒店。
袁念琪攝
那年到新加坡,在所住金沙酒店樓下吃剛炸好的咖喱餃,酥皮薄得是吃起來一不小心就掉酥,餡是咖喱土豆加雞肉。此餃為餃子狀,有油炸也有烘焙。那咖喱味讓我想起吳江路過去的“東快”。不少人都道他家獅子頭好,其實他家咖喱更嗲,特別是咖喱胖頭魚湯,湯面如一幅濃抹的油畫。老板娘說,咖喱是新加坡帶來的。有次去吃飯,說坐窗邊的、就是帶來咖喱的新加坡戴眼鏡先生。

圖說:莫道“東快”獅子頭好,咖喱胖頭魚湯更有滋味。
當然,咖喱再好,吃咖喱餃不是奔咖喱去的。就說牛肉咖喱餃,肉要鮮嫩,餡里上海人叫“洋蔥頭”的洋蔥不可或缺。有的豬肉咖喱餃也放洋蔥,而平時燒豬肉是不會加的。洋蔥是牛肉天然好伴侶,家里做紅燒牛肉和牛肉湯也少不了;它除去膻腥,還能添味增香。切洋蔥頭,鼻頭還能忍受,眼睛吃不消是淚水“滴滴答答”。那是蒜素的刺激,讓我們流淚,也讓牛肉中的維生素B在人體內停留更長。牛肉餡里的洋蔥并非多多益善,要掌握好比例,畢竟要靠咖喱畫龍點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家里倒是咖喱常來常往,過去是咖喱粉,后來是日本的咖喱塊和瓶裝油咖喱;用來燒咖喱土豆、咖喱雞塊和牛肉;但沒做過咖喱餃,因為做酥皮是需要花時間和手藝去跨越的一道門檻。我的一位歐洲朋友的太太是高手,專門學過做點心,學與不學大不一樣。
有人說,蛋好吃,不必去找那只下蛋的雞。可做了36年的記者,有了“打破砂鍋紋(問)到底”的職業習慣;咖喱餃好吃,還想知道它從哪里來?

圖說:似粽子的印度咖喱餃。
關于咖喱餃起源基本是兩種。一是發自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南亞和東南亞說。在印度雖是三角形,但看上去像油煎粽子,做法似我們的鍋貼;而馬來西亞雖形同餃子,卻碩大如我韭菜盒子。二是歐洲說,指向英國和意大利。

圖說:馬來西亞咖喱餃如蛋餃。
從傳播邏輯來看,從印度至英國較為靠譜。歐洲殖民者17世紀入侵后帶到歐洲,各國再結合各自國情翻出花樣。也有另一說法:馬來西亞咖喱角是改良于葡萄牙人帶來的餡餅,印度咖喱餃的源頭可追溯到中東。真是環球同此涼熱,此餃那餃是一家。

《勞動報》2022年1月23日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獲上海長江韜奮獎,上海市作協會員,入選《中國新聞年鑒》。1974年發表作品,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收入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此餃非那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