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鉆戒,守愛還是收割?

鉆石、愛情、資本和錢,DR很難同時玩轉。
作者|麥子
編輯|夕陽
12月15日,網紅鉆戒品牌DR的母公司迪阿股份成功登錄創業板上市,首日發行價116.88元/股,盤中一度拉升至176.18元/股,漲幅高達50.74%,以當天收盤價計算,迪阿股份市值為660億元。。
作為新股,迪阿股份的表現足以引起廣泛關注,畢竟誰也不能說,一對85后夫妻依靠“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這一營銷概念,成功獲得百億財富這件事兒不是一個奇跡。
但迪阿股份在上市前后,其旗下DR鉆戒也不斷的暴出“隱私泄露”、“過度營銷”、“產品同質化”等問題的。作為“情感消費品牌”,DR鉆戒是在守護真愛還是收割真愛?
01
收割真愛?
早年因為戴比爾斯的一句“A Diamond is Forever”,成功將鉆石和愛情捆綁,此后,越來越多的商家借助虛無縹緲的愛情進行商品售賣。

DR鉆戒也是同樣的生意,它抓住了人們對于愛情的“忠貞”、“唯一”、“真愛”的向往,憑借“男士一生僅定制一枚”的品牌理念,成功打通市場,并且將鉆戒生意,做成了高毛利的暴利生意。
從18年至20年,其求婚鉆戒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0.14%、71.4%及70.79%,結婚對戒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70.37%、69.02%及67.08%,遠高于同行業的其它品牌。
以DR鉆戒0.5克拉的某產品為例,價格區間在2.54-3.29萬元不等,而市場其它同類品牌的售價區間則在1.81萬元至2.78萬元。
迪阿股份主營的“求婚鉆戒”系列,在18-20年,鉆戒的單位成本在3200元左右浮動,但平均售價卻高達萬元以上,其毛利率高達70%。
而高毛利的背后,是高營銷費用撐起的“高價”。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迪阿股份的宣傳推廣費用分別為5.00億元、6.74億元、7.2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分別為33.32%、40.51%、37.23%。迪阿股份近年來的宣傳推廣費用均高于同行其它品牌,而市場同類品牌如萊紳通靈、周大生、周六福等企業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則在10%-20%上下浮動。
相比之下,迪阿股份的營銷費用率平均要高出市場近20%,這也推動了DR鉆戒“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概念營銷,在“收割”真愛的同時,也成就了迪阿股份近600億的市值。

從珠寶鉆石市場來看,除去戴比爾斯、梵克雅寶、卡地亞等一系列外資高奢品牌占據高端市場外,以周大福、老鳳祥、周大生為代表的港資老牌,則立足于中端市場,雖然以黃金為主,但其鉆戒業務仍分流了部分市場份額。
而在I DO 、DR、萊紳通靈為代表的網紅鉆戒品牌中,萊紳通靈市值25.57億元,I DO母公司“恒信璽利實業股份”當下市值為10.66億,相較之下,DR已經站上了國內鉆戒垂直領域頭部。
據迪阿股份歷年財報顯示,2020 年營業收入為24.64億元,同比增長48.1%;到 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4.11億元,同比增長127.5%,且最新的招股書預計2021年,營收翻倍可能達到45.3-48億元,同比增長83.8-94.8%。
從數據來看,年輕一代消費者似乎愿意為了DR營造的“一生一人”的儀式感買單。迪阿股份招股書中顯示消費人群,年齡段集中在24-29歲之間。
單從產品成本來看,鉆戒原料并不是最大的成本,委托加工才是。據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其鉆石成本僅占40.28%,委托加工的成本則為56.72%,剩余的3%為其他成本。

迪阿招股書顯示,旗下所有產品全部交由珠寶首飾生產廠商進行加工生產,不存在自行生產情形。從2018年至2020年,迪阿股份的委托加工成本從1.70億元,增至3.83億元,成本占比漲幅超過13.5%。
看上去DR鉆戒輕資產模式順風順水,但也為其產品質量埋下了極大的風險。
在迪阿股份最新發布的招股書中顯示,18-20年期間,鉆石在產品在抽檢過程中發現,加工商自配的副石并非天然鉆石而是合成石,在三年中,就出現八批次產品抽檢質量不合格現象。其中,僅2019年一年中,就出現了4批次該類合成石的不合格情況。

廠商供應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或將導致迪阿股份公司內部自檢內耗過大。
產品定制過程中,樣品和成品存在一定偏差,根據招股書顯示“顧客對產品質量不滿意”一項投訴就超過了156起。
除去產品和營銷,迪阿股份IPO超募34億元。但從資金來看,迪阿股份不缺錢,在上市之前派發現金紅利、大額存單、花費17億元購入理財產品等舉動之后,賬面資金依舊充盈。
根據上市前張國濤夫婦直、間接持有公司98.245%的股權計算,二人通過分紅獲得4.32億元,讓創始人張國濤夫婦一度度陷入“刻意圈錢”的質疑聲中。
02
“十七爆”背后的隱私問題
除去產品問題和資本市場“圈錢”質疑,圍繞旗下DR鉆戒“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品牌理念,也存在一定爭議。
今年11月,與“DR十七爆”相關話題登上熱搜。起因是有網友通過DR官網的真愛查詢通道發現17位明星藝人的購買記錄,引得一眾明星藝人紛紛發博澄清,隨后有粉絲出面澄清,表示是自己一時“新鮮”使用偶像的身份信息進行購買。
一方面,本應作為消費者的消費隱私,如今卻通過所謂的“真愛查詢”公之于眾,這讓購買過DR產品的消費者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隱私在DR鉆戒并沒有太多保障。
另一方面,“冒用他人信息購買鉆戒”也讓人細思極恐。按照購買規則實名認證時,DR鉆戒似乎并未對信息真實性進行核實驗證,難免出現個人信息被套用的情況發生。

而黑貓投訴也有消費者投訴,表示其本人并未購買相關產品,個人信息卻出現在了DR真愛系統中,并導致新感情受到影響。根據投訴信息顯示,在購買過程中簽訂“真愛”網絡協議并不需要本人人臉識別或電話詢問等其它驗證信息,只需要知道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進行線上簽署。

除隱私問題外,DR鉆戒“一生唯一”的概念也在不斷被其他品牌復制。
據了解,目前已有SKEWB DIAMOND、FORMYROSE、BLOVE、CTLOVES、瑪麗萊鉆石等一眾珠寶品牌,也將“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營銷口號,打在了官網首頁。

當“一生唯一”的概念被復制時,DR鉆戒又能靠什么來維護品牌發展?
除去頂級高奢品牌,目前國內的I DO、周大生、周六福、萊紳通靈、曼卡龍等品牌,依舊處于混戰之中。
截至2020年末,國內排名前三的周大福、老鳳祥、周大生等品牌,在內地的門店數均超過4000家,而DR鉆戒截至目前320家門店,單純依靠門店擴張盈利,未來競爭會日益加大。
DR鉆戒憑借“一生一人”營造的儀式感撐起高于同行的定價,但消費者終究會去衡量這個買賣是否劃算。而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對于短期暴增的業績、超預期的估值依然會有所觀望,一路靠“真愛營銷”走來的DR,未來能否繼續講述新的故事,目前尚未可知。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財經新知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