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可能有“男子氣概焦慮”,但我并不想承認
原創 塔門 塔門

脫口秀大會會在本周結束,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經是2021年最火綜藝之一。回顧整季脫口秀大會的文本,自嘲顏值、還原糟心日常,以及調侃性別,仍然是國產脫口秀屢試不爽三板斧。
在數輪全民熱搜討論后,楊笠式「吐槽男人」即便仍有廣泛受眾,也逐漸顯得笑點疲勞。但性別作為近十年來國內最火議題之一,脫口秀之外,眾多男性主動或被動地進行了一場性別反省。
于是,現在的男性,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90后、00后男性,面臨的一種處境是:既接收了大量「男權社會如何厭女」的警醒,主動或被迫反省「身而為男,我很抱歉」,又要面對身為既得利益者性別、也仍要承擔傳統「當個男人」的社會要求。
現如今,一位「普通」男性,倘若在公共場合展現自己的豐富知識和偉大理想,「說教」和「爹味」的標簽就會朝他招手。從前展示肌肉被認為是力量的象征,現在,掀衣服炫腹肌則犯了「油膩罪」,最好的做法是謹遵「男德」:保持好身材,但千萬不能露太多。
此外,是否尊重女性、了解女性困境、能否時刻反思自己作為父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是這一階段一位合格猛男的必備素養。
可是知道潮流理論,和克服早就形成的觀念、在現實里如實行動,是兩回事。
我們采訪了幾位年輕男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具有大多數新時代男性的必備特質,也清晰地明白,刻板的男子氣概是父權社會對男性的規訓。
但無論是對傳統語境中,強壯、勇敢、獨立等男子氣概,還是對于當下的新時代猛男氣質,Ta們都有一些糾結——
當代男性的外貌糾結:我支持審美多樣,但身為男性,為什么我只有170cm
@劉正義
因為腿太細(不是凡爾賽不是凡爾賽不是凡爾賽),即便是夏天,也堅持穿寬松的長褲。喜歡過冬天,因為可以穿很多層衣服,把瘦弱的身體「遮蓋」起來。去健身房,鍛煉身體獲得健康不是第一驅動力,練出女朋友能靠的胸肌和肩膀才是主要目的。
另外,我其實在理論上知道,男生打傘、護膚、化妝、穿女裝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也不會對化妝的男生投向異樣的眼光,只是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內心是堅決抗拒的:「我是個男的,化什么妝?」
@黑馬王子
主流審美對女性身材是苛刻的,在不影響健康的情況下,環肥燕瘦,各有各的美感。并且,一個人是否有魅力,顏值和身材不是最重要的。
但,我大概這輩子都沒法與自己和解——生而為男,為什么我只有170cm。
@拖拉機夫斯基
在和朋友聊天或者在社交網絡上,對著粉色的iphone13,毫無顧忌表達自己的喜愛,調侃這種顏色是猛男必沖;可是在父母面前,承認自己喜歡粉色,會有莫名的羞恥感。
每次過年回家,穿的衣服只有四種顏色的排列組合:黑、白、灰、深藍(一般是牛仔)。

當代男性的戀愛糾結:熟讀《第二性》,仍然有處男羞恥
@劉正義
在兩性關系中,堅定認為,作為男生,要做主動的一方,如主動表白、主動制造浪漫、在性生活上要做主導等,如果沒做到,就會產生自己「是否不夠男人」的懷疑。
@拖拉機夫斯基
身邊的獨立女性很多,她們經濟獨立、精神也獨立,在生活中沒有那種「男性要理所當然付出更多」的想法。所以,當和曖昧對象或者女朋友吃飯,盡管心里是想做請客付錢的那一方。但同時也會考慮,這樣做,是不是會讓她們產生「虧欠感」或者不太舒服?
@總想要喝可樂
熟讀波伏娃的《第二性》,仍然會因為自己母胎單身,以及「24歲,還是處男」,產生羞恥感。

當代男性的社交糾結:性感無罪,但我不敢夸女同事性感
@張勇敢
如果一位男性和一位陌生女性同乘電梯,他讓對方先按電梯,到底是一種女士優先的紳士行為,還是「可能會讓對方誤解自己在跟蹤,給她帶來恐懼」的行為?
與此同理的還有一切看似紳士的行為。比如幫同行的女生拿重物、擰瓶蓋,算不算是一個男性對她沒力氣、需要幫助與同情的刻板印象?
@聚氨酯擠出機
如何夸贊異性是一件微妙的事情。
一位女性朋友膚白貌美大長腿,有天電梯偶遇,發現她今天的打扮很好看。我不太敢用性感之類的詞,我想夸的話只會說,今天這套穿搭很青春,很適合你,最多是用一種開玩笑的語氣說,你今天穿得這么好看,是不是有約會?
雖然性感這個詞本身沒什么不妥,但現在的感覺是,作為一個男性,在夸獎異性尤其是異性群體時,需要尋求一種安全的、不冒犯的表達。

當代男性的上網糾結:害怕卷進性別戰爭,索性沉默
@拖拉機夫斯基
在社交網絡上,使用什么樣的頭像和簽名,才能顯得既不低幼也不爹味,既不中二也不油膩,既保持了帥氣還不像死直男 / 渣男 / 海王 ?
@張勇敢
在一場脫口秀比賽中,楊笠還未開口講,大張偉就直接為她拍了燈表示支持:「我們身為男性要表態對不對?見到楊笠就拍燈。」
一種「作為男性我要時刻反思自己是否冒犯到了女性」的心態似乎成了新時代「男子氣概」的政治正確。
但如果單純不喜歡楊笠的風格,或是覺得她「不夠好笑」,應該如何表達?換句話說,因為楊笠是晉級人選中唯一的女性,因為她在為女性發聲,就給予她更高的票數、更多的支持,是不是也是將其視為弱者的隱形歧視?
@沉默是金
我承認,因為生理差異和所處的環境不同,男性無法感知女生來大姨媽時心情有多煩躁、生孩子到底有多痛,也無法完全體會一個女孩在長大過程中因為性別受過哪些侮辱與委屈。此前我有時會表達類似的觀點,但自此之后,面對一系列涉及性別的話題,我很少再發表言論。

當代男性的自尊糾結:我也脆弱,但不想承認

@張勇敢
雖然為家庭提供了大部分經濟支持,但我的父親沒有什么事業心,對工作是得過且過的心態,而且他性格溫和,甚至可以說是膽小老實。
長大后,我意識到他只是不符合傳統父權社會對一位男性的期許,但整體而言對家庭是負責的。不過我還是想,以后不要成為這樣平庸的人。
@總想要喝可樂
當作者問我是否有男子氣概焦慮時,我秒回:沒有啊,一點也沒有。
面對一切焦慮,表現出灑脫自洽、不在意外界看法似乎是當代人的必備素養。
可是當她和我仔細探討「新男子氣概」后,我發現很多事情,已經成為一種被內化了的、下意識的自我束縛,因為習慣了戴著枷鎖,所以沒有感到「哪里不對勁」。
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一切可能暴露自己脆弱的問題時,第一時間否定、反駁、故作輕松、拒不承認,這可能也是一種對于「男子氣概焦慮」的欲蓋彌彰。


作為一名女性,在采訪諸多男性時,我發現,無論是個性張揚還是謙虛低調的男性,他們的自信都高于與之優秀程度相似的女性,外貌焦慮、年齡焦慮、事業焦慮的程度相對較輕,也因此,我把最初的方向「男子氣概焦慮」改成了「關于新男子氣概的一些糾結」。
顯然,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女性常常是受害者,我們被凝視、消費、乃至犧牲,而男性常常以壓迫者和剝削者的身份出現,「相同情況下,男性就是比女性更容易獲得好的資源與機會」。
但值得警惕的是,無論是對男子氣概還是女性特質的反思潮,在反抗的同時,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剝削與規訓。女性在成為受害者的同時,不意味著所有男性都因此獲利。
當一類標簽,被打在由于天然性別而劃分出的群體上,個體差異和階級差異被縮小乃至無視了。性別身份成了一種原罪,性別對立成了其他對立的遮羞布,性別戰爭遮蔽了實際問題的解決。
如同一位讀者寫下的留言:「底層的女性依舊在水深火熱之中,底層的男性在被肆意謾罵。中層的女性在被周圍指指點點,中層的男性在被脫口秀嘲弄。然后大家都滿載著怒火繼續攻擊對方,留下一地雞毛的同時還剩下大波流量。」
最壞的結果是,在激烈情緒和極端言論中,女性的處境沒有變得更好,現實中的困難沒有解決。同時,部分男性的尊重與善意,被解讀為虛偽和利用,最后變成了男性的集體沉默,或者,真的成了一種虛偽。
作 者 | 張晨陽
編 輯 | 王朝靖
題 圖 | ins@teummmm
插 圖 | ins@paulyblow
談談
你認為如今的男子氣概是什么?
原標題:《身為男性,如何證明自己不厭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