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歐洲出口碰壁!俄羅斯追加投資248億,保證按時向中國供氣

據彭博社4月14日消息,為推進向中國輸送油氣的管道開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表示,計劃在今年追加40億美元(約合248億元人民幣)投資。
此前,歐盟剛剛拒絕了俄提出的建設穿過黑海管道的提議。
當地時間14日,俄氣總裁阿列克謝·米勒(Alexey Miller)在接受俄羅斯國家電視臺Rossiya 24采訪時表示,大部分增加的開支將用于俄氣位于俄羅斯東部的天然氣項目,包括開發氣田和基礎設施。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報道,米勒還表示,按照與中國簽訂的沿東線供氣的合同,該公司必須在4-6年內建成“西伯利亞力量”管道。
值得一提的是,媒體曾多次報道非官方消息稱,“西伯利亞力量”項目落實可能會被推遲。不過米勒表示,不計劃推遲建設期限。
米勒說:“項目十分巨大,這個項目落實的氣候條件復雜。我可以說,對我們來說,項目落實期限當然十分重要,因為在與中國簽訂的合同中我們象中國方面一樣承擔義務,我們應該在4-6年內建成輸氣管道。也就是說,‘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投入使用以及相應的開始供氣的最短期限為4年,最長期限為6年。”
在烏克蘭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傳統的天然氣買家歐盟,對俄出口設置了諸多障礙。俄有理由轉身向東,希望與中國建立更牢固的關系。
2014年5月,俄氣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簽署為期30年的供氣合同,沿東線經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支線供氣。俄氣公司表示,供氣可能在2018年開始,供氣量為50億立方米,隨后供氣量將增加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當時雙方估計合同價值4000億美元。
彭博社稱,有望最早于下月達成的第二單合同,金額也將高達4000億美元。
去年11月,俄氣和中石油簽署了第二單供氣合同的框架協議。在首個合同380億立方米的供氣量的基礎上,每年增加最高300億立方米的供應量,這將使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客戶。
“我們正在盡力推動在年內達成(與中國的)第二項供氣協議。”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13日在柏林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